——《追赶小明》
济南市历山双语学校 李宗艺
【教材分析】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 五章《一元一次方程》 第六节课的内容。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事 例“能追上小明吗”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结果,接着通过画 “线段图”,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,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,旨在培养 学生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,让学生体会数学 在生活中的作用。教材还安排了“议一议”内容,是让学生根据 事实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方程的方法去解答,让学生在自主探 索、互相启迪、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进 一步梳理所学知识,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。
【学情分析】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, 并熟悉路程、时间、速度之间的关系,也能利用“线段图”来解 决一些简单的形成应用题,并通过本章前几节的学习,对一元一 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及掌握,并初步感受 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。
【教学目标】
1.能借助“线段图”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,从而列出 方程,解决实际问题,体会“方程”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。
2.经历画线段图、找等量关系、列方程的过程,发展学生文 字语言、图形语言、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。
3.感受数学与身边生活之间的联系性,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 光看世界、数学思维思考世界、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核心素养。
【教学重难点】
重点: 1.借助画 “线段图”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。
2.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行程问题。
难点: 培养学生文字语言、图形语言、符号语言之间相互转 换的能力。
【教学准备】
学生准备: 预学单 平板 笔记本 课本
教师准备: 课堂合作单 平板(准备好检测单) 课件
【教学过程】
(一) 基于预习问题的引入。
1.评优激趣
教师操作活动:( 1)让学生从优秀预学单中找出改进地方。
(2)加分鼓励政策 总结“让优秀成为一种
【意图】用评选优秀形式激励学生更好的使用预学单,指导 学生向优秀预学单靠拢,提高预习效果。
2.暴露问题 揭露目标。
教师操作活动:
( 1)暴露整班问题,设定整班目标.
根据课前检测, 了解整班学情,设定整班目标。 ( 2)分析学生疑惑,设定分层目标。
A: 如何列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?
C: 如何解决更复杂的行程问题?
(二)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。
1.基于预学单的交流与合作。
合作前准备: 明确几个方向问题—— 同向而行 相向而行 相 背而行
例题 1:小明每天早上要在 7:50 之前赶到距家 1000m 的学 校上学,一天,小明以 80m/min 的速度出发,5min 后,小明的 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。于是,爸爸立即以 180m/min 的速度
去追小明,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。
( 1)爸爸能追上小明吗?
( 2)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?
( 3)追上小明时,距离学校还有多远?
例题 2: 小彬和小强每天早晨坚持跑步,小彬每秒跑 4m,小 强每秒跑 6m。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,那 么几秒后两人相遇?
学生操作活动: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,归纳知识要点,合 理解决问题。
教师操作活动: 规定合作时间,深入小组合作中了解小组学 习情况。
【意图】 以课本例题为脚手架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,理 解解决行程问题的思路内容,夯实学生基础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2.基于预学单的展示汇报。
学生汇报模板:
学生汇报展示: 例题 1 追及问题
总结: 小明走过的路程=爸爸走过的路程
180x=80 ×5+80x
教师引导操作: 180x-80x=80 ×5
( 180-80) x=80 ×5
教师引导归纳: 追及问题 速度差×时间=相距距离(板书) 例题 2:
( 1)亲身演示, 自主探索。
(小组分工 扮演小彬及小强演示相遇过程)
( 2)语言描述。
根据刚才的演示,你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?
( 3)图形语言。
你能用简单的 “线段图”表示演示的追赶过程吗?
( 4)建立方程模型,得出结论。
路程、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? “线段图”反映了 怎样的等量关系?
学生总结: 小彬走的路程+小强走的路程=总路程
4x+6x=100
教师引导操作:( 4+6)x=距离
教师总结归纳: 速度和×时间=相距距离 (板书)
【意图】首先例题来源与课本教材,典型性、代表性比较强, 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;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,基于小组合作思考 的 “脚手架”培养学生 “文字语言—— 图形语言——符号语言” 三者的转化能力; 同时在满足 C 层学生探究夯实行程问题的一般 等量关系的基础上,教师进行适时引导,总结出追及与相遇的简 单思路,实现 B 层学生的学习诉求。
3.基于合作单的个人思考与小组探究。
【意图】 重点探究一题目选取课本 151 页 “议一议”题目, 鉴于本题难度过大,学生接受比较困难,因此将本题拆分为两个 题,第一题就是利用预学单落实的追及问题进行设问求解,难度 尚可,在例题基础上增设联络员使得题目变得更加复杂了,但是 依然没有给学生具体的问题,让学生利用小组的力量自问自答、 多问多答,但是总归于路程、速度、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; 重点 探究二题目是在相遇的基础上增设 “小狗的往返”, 使得相遇问 题变得更加复杂,但是依然脱离不出路程、速度时间的关系,由 题变式、难度层级递增,更学生深刻体会抓住问题本质的数学思 想。
4.基于合作单的小组展示汇报。
学生操作活动:
例题一: 小组设问
( 1)在后队追上前队的时候,联络员行驶了多少千米?
( 2)后队经过几小时与前队相距 100 米?
( 3)联络员什么时间与后队第二次相遇?
。。。。。。。
小组根据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进行解答。
例题二: 展示出小狗的行驶路程=速度 ×时间
教师操作活动: 引导学生了解复杂问题是怎么来的,解决复 杂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抓住问题的本质。 例如以上例题就是 路程 =速度 ×时间。
(三) 知识小结与当堂检测。
1.知识小结:( 1)你的学习疑惑是否全部解决?
( 2)你的收获是哪些?
( 3)还有哪些要深入思考?
2.当堂检测:(线上检测)
【意图】知识小结中继续关注到分层目标的落实度,解决每 一层次的疑惑点,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知识,引导学 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。
当堂检测中,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融合,数据呈现能够直 接得到本节课的落实程度,对于课下作业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。
(四) 思维拓展与分层作业。
课下思考题:
思维拓展: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,所有队员都以 35km\h 的速度前进。突然,1 号队员以 45km\h 的速度独自行进,行进10千米后调转车头,仍以 45km\h 速度往回骑,直到与其他队员 会合。1 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,经过多长时间?
分层作业:
A 层 完成即使训练单
B 层 完成教材习题 5.6
C 层 完成预学单 合作单例题的整理及复习
板书设计: 5.6 追赶小明
追及: 速度和×时间=距离
相遇: 速度差×时间=距离
用思考追及障碍
凭努力相遇成功
【教学反思】
1.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,要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例题及习题;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实践者,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运 用知识的方法是教学的主线。将教材中的例题,尤其是“议一议” 例题进行适当的拆解组合,创造性的使用让学生知道复杂问题的本质所在。
2.本节借助 “课改”的 “六步教学法”, 采用启发引导与小 组合作探索相结合的方法,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、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,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由于提出的问题层次 水平各不相同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。
3.分层教学,层层递进,使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。分层教学首先体现在分层目标的设置上,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不同问题总结三层目标,在课堂中时刻关注三层目标的实 现,从“画线段图”——“更快简便进行计算”——“复杂行程 问题”在本节课中都实现了。
4.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: 对于复杂问题学生自主探讨往往感觉无处下手,有时候找不到构建的等量关系,自主探索时间过长就导致当堂检测时间紧张,以后的教学更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。
5.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——追赶小明预学单
一、问题导学
1.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步骤都是哪些?
2.你能借助 “线段图”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,从而列方 程解决问题吗?
3.“线段图”一般应用于什么类型的解决问题中? 这类解决 问题有什么样的特点?
独立思考上述问题,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P150~ 151,尝试自 主回答并交流,完成预习内容.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学汇报。
二、基于旧知
哥哥上学平均每分钟走 90 步,每步长 75 厘米,用 16 分钟 走到学校,妹妹沿同一条道路上学,每分钟走 100 步,每步长 60 厘米,则妹妹到校用多长时间?
总结: 路程= +
推论: 时间= 速度=
三、探究新知
例题 1: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 7:50 之前赶到距家 1000m 的学 校上学,一天,小明以 80m/min 的速度出发,5min 后,小明的 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。于是,爸爸立即以 180m/min 的速度 去追小明,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。
( 1)爸爸能追上小明吗?
( 2)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?
( 3)追上小明时,距离学校还有多远?
1.亲身演示,自主探索
(小组分工扮演小明及小明爸爸演示追及过程)
2.语言描述
根据刚才的演示,你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?
3. 图形语言
你能用简单的 “线段图”表示演示的追赶过程吗?
4.建立方程模型,得出结论
路程、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?“线段图”反映了
例题 2: 小彬和小强每天早晨坚持跑步,小彬每秒跑 4m,小 强每秒跑 6m。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,那 么几秒后两人相遇?
1.亲身演示, 自主探索
(小组分工扮演小彬及小强演示相遇过程)
2.语言描述
根据刚才的演示,你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?
3. 图形语言
你能用简单的 “线段图”表示演示的追赶过程吗?
4.建立方程模型,得出结论
路程、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? “线段图”反映了
四、预习反馈
1.两地相距 500 米,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,小
A . 3 B . 4 C . 5 D . 6
2.甲乙两人在相距 12 千米的 AB两地同时出发,同向而行.甲 步行每小时行 4 千米,乙骑车在后面,每小时速度是甲的 3 倍.几 小时后乙能追上甲?
五、预学疑惑
问题是学习的起点,在本节自主预习中,你遇到了哪些让你 困惑的知识或方法,写在下面一起解决吧!
课堂合作探究单
【探究目标】
1.能借助“线段图”分析追及、相遇等一般行程问题中等量 关系,归纳追及、相遇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、
2.通过自我发现、提出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,感受数学 的成就感。
【探究重难点】
1.会画 “线段图”分析行程问题追及、相遇中的等量关系
2.根据生活实际背景发现相关的数学问题,并能够提出、分析及解决问题。
【探究内容】
重点探究一:
例题一: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,七一班学生 组成前队,步行速度为 4km\h,七二班学生组成后队,速度为
6km\h,前队出发 1h 后,后队才出发。
1.我的发现:
2.我的问题:
3.我的思路:
4.我的解答:
母题变式: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,七一班学 生组成前队,步行速度为 4km\h,七二班学生组成后队,速度为 6km\h,前队出发 1h 后,后队才出发。 同时,后队派一名联络员 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,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12km\h.
重点探究二:小彬和小强每天早晨坚持跑步,小彬每秒跑 4m,小强每秒跑 6m。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,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?
总结:
母题变式: 小彬和小强每天早晨坚持跑步,小彬每秒跑 4m, 小强每秒跑 6m。
( 1)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,那么几秒 后两人相遇?
( 2)两人开始起跑时,有一只狗与小强同时同地起跑,他遇 到乙就立即转向跑回,遇到甲再立即转向跑回。小狗就这样在两 人之间来回快跑,直到两人相遇时停止。小狗以 8 米\秒的速度匀 速快跑,那么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?
难点探究三: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,所有队员都以 35km\h
的速度前进。突然,1 号队员以 45km\h 的速度独自行进,行进 10 千米后调转车头,仍以 45km\h 速度往回骑,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。
1 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,经过多长时间?
1.亲身演示, 自主探索
(小组分工 演示活动过程)
2.语言描述
根据刚才的演示,你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?
3. 图形语言
你能用简单的 “线段图”表示演示的追赶过程吗?
4.建立方程模型,得出结论
路程、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?“线段图”反映了
怎样的等量关系?
【课堂总结】
追及问题运用公式:
相遇问题运用公式: